费洛蒙信息素是一见钟情的生物基础
爱的气味:费洛蒙
如果想为一见钟情
或者为什麽某个男生特别钟情于某种类型的女生作解释
那可能是来自费洛蒙的影响
时报文化最近出版的“第六感官—爱的气味:费洛蒙”(大卫.莫伦等著,张美惠译)这一本书,很恰巧的是五月份的“张老师月刊”的主题(pp.62-91)—一见钟情—与这本书也有关係。
在这个专题裡,分别从女生的观点讨论“一见钟情”是如何发生的,在其中有怎样的感觉,还有理智如何与这样的感觉交战,同样的,也从男生的角度探讨同样的问题。此外,也从生物基础的角度来谈“一见钟情”。
从女孩子的角度
“一见钟情”的感觉是这样子的,“听见话筒彼端男人的声音,向来处世冷静的她竟毫无来由地心慌意乱,像高压电瞬间击中脑神经中枢,全身毛细孔迅速收缩,喃喃不知所云,恍惚中,他的气味从冰冷的科技裡再现,用最情色的方式挑逗她。待对话结束,她才发现,情欲之火已经点燃,她的身体比心理先一步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段一见钟情。”
(李宥楼,1999)这段文字裡提到的气味是女主角三个月前的记忆,对女主角来说,性的吸引力跟理智是交战不已的,结果呢,理智败的一蹋涂地,回忆这段过程,女主角说:“说来荒谬,我向来不相信什麽一见钟情的神话,却沉溺在这个命运安排的陷阱裡不能自拔。
从头到尾我都很清楚,几次想过要离开他,可是只要一见面,我的心就立刻竖起白旗。”她也了解“与其说一见钟情,不如说是一见钟性,只是当时分不清楚而已,你知道,年轻时候的恋情大多是‘贺尔蒙先行’,如果身心刚好都处于比较开放鬆弛的状态,空气中又瀰漫著幻想的火药味,一旦有‘对的身体’闯进来,很容易就会擦枪走火,而我们管它叫做‘命中注定’。”
从男孩子的角度
一见钟情是这样发生的,“当电梯门打开,我第一眼见到她,就被她那清新脱俗的气质深深吸引!她一身纯白纯淨的装扮、高雅的轻盈的体态、甜美无邪的笑容,在那一瞬间,我彷彿看到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权自强,1999),好像一见钟情的原因是某个人的外表,或者是两个人之间在刹那之间的心灵的触动,也许可能是一开始的外表,到谈话时那种言语投机、心灵契合的感觉。
不管是不是有性的因素参与其内,一见钟情会有那麽强大的作用,除了一见面两人因为外表、言谈而引起的与契合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怕错过这个触动与契合的遗憾吧!
村上春树的“四月某个清朗的早晨遇见100%的女孩”不正是在讨论这样一种触动以及可能瞬间消逝引起的遗憾之焦虑感,“而事实却是,即使遇见100%的女孩或男孩,我们可能在思索著这怪异感觉的同时,已一语不发的擦肩而过。”(陈斐翡,1999)而一见钟情的结果,不在于当初的感觉对不对,在于一见钟情发生,如何去灌溉这段感情,如何去调整两个人的个性。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
“一见钟情”是如何发生的呢?有很多可能性,一个脑部的异常放电时所产生的作用,我们在心理学课程所学到的癫痫(EPILEPSY)便是一种脑部异常放电的过程,在癫痫病人也观察到,当脑部异常放电时,会对当时触目所及的事物产生熟悉感。
人类学家海伦费雪认为“一见钟情”的基础是动物本能,当雌性动物看见健康的雄性动物,立刻一扑而上,才可取得繁衍后代的先机,因此一见钟情可取得交配生殖的优势,符合基因竞争的概念。
雄性动物对雌性动物也是如此。
如此说来,一见钟情的对象是基因竞争上具优势的个体囉,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外表漂亮,身体健康等优点的个体,才有可能成为被“一见钟情”的对象,可是“一见钟情”这回事有时候是“王八对绿豆”的情形,还是人体内的机制可以让我们在一瞬间了解某一个人是跟已身的条件相当的,也就是一下子就可以发觉“门当户对”的对象。
那这个机制是什麽?“第六感官”这本书认为是费洛蒙在主导这样的行为,鼻子内的梨鼻器可以侦测到几个PPM的费洛蒙分子,费洛蒙相符合的对象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的对象,而嗅觉系统根本无法侦测到费洛蒙,因此香水公司宣传说擦上某种香水会成为宴会裡注目的焦点根本是搞错对象了。
所以如果为了想吸引某个人的注意而擦香水的话,也是白做工,应该是擦点费洛蒙,如果“第六感官”裡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话。
因此,有些女孩子会很欣赏某些打完球全身汗水的男孩子,这也可能是费洛蒙的关係吧!
标签:   台湾费洛蒙学会 一见钟情 费洛蒙信息素 信息素 费洛蒙
文章來源:臺灣費洛蒙學會
文章鏈接:
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連接形式註明作者和原始出處
- 上一条:人类性费洛蒙反应点找到了
- 下一条:没有了